- 李爱增;闫继涛;焦帅阳;李文权;
合理组织城市干道出入口路段车辆通行,对保障干道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基于车路协同与交通控制理论,分析出入口区域车辆特性、门禁系统、转向检测装置及黄闪警示灯,提出车辆转向判断与警示装置设置方法。运用单片机控制理论设计综合协调控制模块,实现门禁、红外线检测、转向检测及黄闪警示灯的协调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各模块有序运作,实现出入口车辆驶出时对主干道车辆的示警,有效降低碰撞风险。
2025年04期 v.34;No.171 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邱匡东;史元祺;曹振中;骆湘龙;钟永斌;
珊瑚砂颗粒形状不规则且易破碎,其抗剪强度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显著增加珊瑚砂岛礁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复杂性。以中国南海珊瑚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级配珊瑚砂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探索颗粒咬合、翻滚及破碎等作用对珊瑚砂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法向应力作用下(σ≤100 kPa),颗粒咬合和翻滚等作用导致珊瑚砂的抗剪强度曲线急剧上升;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颗粒破碎作用使珊瑚砂的抗剪强度曲线变得平缓;颗粒越粗、法向应力越大,珊瑚砂颗粒破碎越明显,对珊瑚砂抗剪强度的影响越显著;采用经典的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进行线性拟合得到180~360 kPa畸高的表观黏聚力,与珊瑚砂无黏性土的基本特性不符,亟待建立珊瑚砂非线性强度准则及计算公式。
2025年04期 v.34;No.171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文军;魏福军;许柯;张阁平;邓坚;陈宾;马杰;夏俊杰;
作为岛礁吹填工程的天然地基材料,钙质砂在吹填过程中易形成粗、细粒颗粒含量不同的汇聚层,是影响岛礁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粗粒粒径钙质砂在不同细粒含量条件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在剪切过程中粗粒粒径和细粒含量对钙质砂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粒粒径、细粒含量、围压与钙质砂的应变软化特性和剪胀特性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细粒含量、粗粒粒径和围压的增加,应变软化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剪胀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试样的硬化效应和剪缩效应增强。
2025年04期 v.34;No.171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阳;王延伟;
地震动峰值速度(PGV)是地震预警系统快速评估地震破坏性的关键参数。为解决现地预测方法无法预测异地PGV,以及区域预警方法受震级、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估算误差制约等问题,通过建立触发台站初至地震波位移幅值(Pd)与目标位置PGV之间的直接经验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单台站Pd的异地PGV快速预测方法(Pd-PGV),消除对震级估算的依赖。基于日本KiK-net强震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d-M-PGV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初至地震波时长为3~6 s时预测准确性更高,能够提前2~3 s获得同等预测效果,且受震中距影响更小。所提方法为地震预警系统提供了一种兼具时效性和准确性的PGV预测新途径。
2025年04期 v.34;No.171 21-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孙奥迪;胡晓军;王曦晨;
为探讨蔗渣纤维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可行性,选用NaOH、KH560、纳米蒙脱土等功能型处理剂制备改性蔗渣纤维,并测定蔗渣纤维的吸油性、耐热性和吸水性,以及沥青胶浆的软化点、延度和锥入度等指标。结果表明,NaOH使蔗渣纤维表面粗糙化并形成多孔结构;KH560及其水解产物通过共价键使纳米蒙脱土接枝于蔗渣纤维表面,增强了纤维对沥青的吸附性能。NaOH-KH560-纳米蒙脱土三元复合改性蔗渣纤维(NKIBF)的耐热性显著提升,相较于未改性纤维(UBF)质量损失率降低72.7%。当纤维掺量为3%时,NKIBF沥青胶浆性能较好,较UBF沥青胶浆软化点提高2.2%,延度提高20.2%;当纤维掺量增至4%时,NKIBF沥青胶浆的抗剪切强度较UBF沥青胶浆提升约19.5%。所提新型复合改性方案可显著提升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与界面黏结性能,证实了蔗渣纤维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可行性。
2025年04期 v.34;No.171 28-3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艳丽;夏清;王功浩;邝端阳;任明洋;夏英志;
为解决煤矸石强度低、水稳性差的问题,采用电石灰和粉煤灰协同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并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分析其力学性能。选用河南平顶山产的煤矸石、电石灰及粉煤灰作为原料,设计16种配合比方案,分别开展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抗压回弹模量测试,并评估其水稳性。结果表明:(1)电石灰和粉煤灰可代替传统“二灰”材料稳定煤矸石,用于路面基层铺设;(2)煤矸石含量与压实度是影响混合料性能的核心因素。当煤矸石占比为70%~75%、电石灰与粉煤灰比例为12~12.5时,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0.91~1.08 MPa(98%压实度),劈裂强度最高为0.025 MPa,满足高速或一级公路重载交通条件下路面基层的使用要求;(3)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和水稳性在养护初期增长较快,后期趋于稳定,路面基层养护初期需严控水分和重载以防强度发生破坏。
2025年04期 v.34;No.171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毛卉敏;谢忠球;张新胜;卜晋熙;
随着现代工业对环境稳定性和设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瞬时竖向冲击荷载作用下基础振动的传播规律以及减振隔振措施,对于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环境的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某大型精密实验室的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开展了有、无橡胶减振层的基础响应模型试验,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底部设置橡胶减振层可以显著减小地基土的加速度以及基础和基坑的位移。对比橡胶、沥青和砂砾石3种减振层材料发现,橡胶减振层在减小振动响应方面效果最佳。增加减振层厚度能够降低地基土加速度峰值以及基础和基坑位移峰值,其中位移的减小效果随减振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综合考虑减振效果和经济成本,宜选择0.9~1.2 m厚的橡胶减振层。
2025年04期 v.34;No.171 43-4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姚立阳;高文英;
为提高冰雪天气沥青路面的运营安全,探讨内掺型储盐类融雪抑冰剂MFL(Mafilon)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系统分析不同MFL替代矿粉比例(25%、50%、75%、100%)和不同粉胶比(0.6~1.4)下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主曲线、储能模量、车辙因子及疲劳因子等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不同MFL替代率的沥青胶浆复数剪切模量主曲线均高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当MFL替代率较低时,为提高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建议粉胶比取1.0左右;当MFL替代率较高时,沥青胶浆的抗疲劳开裂能力改善更优,但抗变形能力略有下降,建议粉胶比取0.6~0.8;随着MFL替代率的增加,沥青胶浆的储能模量与车辙因子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疲劳因子显著升高,表明MFL的掺加量需考虑沥青抗车辙与抗疲劳性能的平衡。
2025年04期 v.34;No.17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梦姚;王平山;徐晓明;
针对骨架式膜结构火灾下焊缝开裂引发的热烟气逸出问题,通过FDS软件建立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焊缝开裂对温度场的动态影响机制,分析建筑几何参数、火源参数及屋面形状对结构内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缝开裂可显著降低膜面附近温度,温度峰值和稳态温度较未开裂场景分别下降13%和19%,并通过形成泄压通道抑制高温聚集;建筑几何参数、火源参数、屋面形状分别通过热烟气扩散调控、火源热释放速率与羽流空气卷吸量以及几何约束效应影响膜面附近空气温度场的分布,三者均通过改变焊缝开裂程度调节烟气逸出比例,决定结构稳态温度场特性。研究成果可为骨架式膜结构的主动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4;No.171 56-6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